蛤蜊壳也能制作除磷剂?
发布时间:2019年4月5日
蛤蜊壳也能制作除磷剂?这可不是空穴来风,蛤蜊壳其主要成分为碳酸钙,而碳酸钙在已有的研究中被认为具有良好的固磷作用,基于此,笔者主要通过蛤蜊壳对磷的吸附动力学、吸附等温线研究以及投加量、温度和溶液初始pH的影响研究来考察蛤蜊壳对磷的去除特性,并结合反应后固相产物的红外光谱分析,初步探讨其除磷作用机理。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蛤蜊壳取自上海某水产市场,贝壳样品经过彻底清洗后于70℃条件下烘干,烘干样品经机械破碎后过150目筛备用。
1.2试验方法
吸附动力学研究:将0.1g蛤蜊壳放入50mL磷浓度为10.0、20.0mg/L,pH为6.0的磷溶液中,25℃恒温振荡规定时间后(0~72h)取出并过滤,所得滤液进行磷浓度的测定。吸附等温线研究:将0.1g蛤蜊壳放入50mL磷浓度为20.0~300.0mg/L的磷溶液中,25℃恒温振荡24h后过滤,所得滤液进行磷浓度的测定。
投加量影响研究:将0.05、0.1、1.0g蛤蜊壳放入50mL磷浓度为20.0mg/L的磷溶液中,25℃恒温振荡24h后过滤,所得滤液进行磷浓度的测定。
温度影响研究:将0.1g蛤蜊壳放入50mL磷浓度为20.0mg/L,pH为6.0的磷溶液中,分别于25、35、45℃条件下恒温振荡24h取出并过滤,所得滤液进行磷浓度的测定。pH影响研究:将0.1g蛤蜊壳放入50mL磷浓度为20.0mg/L的磷溶液中,控制溶液初始pH为2.0~12.5,于25℃恒温振荡24h取出并过滤,所得滤液进行磷浓度的测定。
1.3分析方法
磷浓度测定采用钼锑抗分光光度法,固体样品采用AVATAR370傅立叶红外光谱仪进行分析,测试范围400~4000cm-1,用KBr压片,进行32次扫描,分辨率为2cm-1。
2结果与讨论
2.1蛤蜊壳对磷的吸附动力学
图1为溶液初始磷浓度10.0、20.0mg/L条件下蛤蜊壳对磷的吸附动力学曲线。由图1可知,蛤蜊壳对磷的吸附量随反应时间的增长先快速上升,而后趋于缓和。在所研究的时间范围内(0~72h),当初始磷浓度为10.0mg/L时,吸附反应尚未达到平衡,吸附量仍呈上升趋势,而在初始磷浓度20.0mg/L时,吸附反应在24h时基本达到平衡,对应平衡吸附量为9.24mg/g(去除率92.40%)。采用常见的一级、二级动力学方程和简化Elovich动力学方程对图1中数据进行曲线拟合,拟合所得参数见表1。由表1可知,蛤蜊壳对磷的吸附动力学曲线较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所得相关性系数R2均在0.94以上。比较2种初始磷浓度条件下的速率常数b可知,初始磷浓度20.0mg/L时的反应速率较10.0mg/L时快。这是由于溶液初始磷浓度越大,溶液本体中的磷扩散到蛤蜊表面的传质推动力越大,反应速度越快,到达平衡所需时间越短。
2.2蛤蜊壳对磷的吸附等温线
由图2可知,蛤蜊壳对磷的吸附量随着溶液初始磷浓度的提高先快速上升而后趋于稳定。用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和Freundlich方程对图2中数据进行拟合,拟合所得参数见表2。从表2可以看出,蛤蜊壳对磷的吸附等温线比较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理论吸附容量可达105.49mg/g,即蛤蜊壳具有较强的除磷能力。
2.3反应的影响因子
2.3.1投加量的影响
图3为溶液初始磷浓度20.0mg/L、初始pH为6.0、温度25℃条件下,投加量与蛤蜊壳除磷效果的关系图。由图3可知,3种投加量条件下,蛤蜊壳对磷的去除率均很过85%,去除效果良好。当投加量从1g/L增加到2g/L时,磷的去除率从87.53%增加到96.13%,增幅8.6个百分点,而当投加量从2g/L增加到20g/L时,去除率并未明显增加,可见2g/L为比较经济合理的投加量。
2.3.2温度的影响
在初始磷浓度20.0mg/L、pH为6.0的条件下考察了温度对蛤蜊壳除磷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见图4。由图4可知,25、35、45℃条件下,蛤蜊壳对磷都具有较高的去除率。可见,蛤蜊壳对磷的去除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即温度升高有利于除磷反应进行。
2.3.3溶液初始pH的影响
图5为溶液初始磷浓度20.0mg/L、温度25℃条件下,初始pH与蛤蜊壳除磷效率的关系图。由图5可知,溶液初始pH<7.0,蛤蜊壳对磷的去除率随着初始pH的上升稍有增加,且去除率均在85%以上。而当初始pH为7.0~10.0时,去除率迅速下降,在初始pH为9.0~10.0时,磷的去除率仅为17.5%。当初始pH为12.5时,磷的去除率迅速回升,达到100%。由此可见,蛤蜊壳在pH为2.0~6.0和pH为12.5条件下除磷性能较好。
2.4反应产物红外光谱分析
图6为蛤蜊壳在初始pH为2.0、10.0和12.5条件下反应前后的FTIR图。从图6可以看到,反应前蛤蜊壳在713、860、1478cm-1处出现吸收峰,可见本研究所用蛤蜊壳为霰石相碳酸钙。与反应前的蛤蜊壳红外图谱相比,初始pH为10.0条件下吸附产物的红外图谱无明显变化,而初始pH为2.0和12.5条件下吸附产物的红外图谱分别在561cm-1和567cm-1及1030cm-1和1044cm-1处出现PO43-的υ4和υ3振动峰。结合文献[8]可以推断:初始pH为10.0条件下,蛤蜊壳主要通过物理吸附除磷,表面未生成新产物,而初始pH为2.0和12.5条件下蛤蜊壳在物理吸附作用的基础上还发生了化学吸附,表面分别生成了Ca3(PO4)2和Ca5(PO4)3OH。
1)蛤蜊壳对磷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其吸附动力学曲线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理论吸附容量为105.49mg/g,较佳投加量为2g/L,且反应温度越高,蛤蜊壳除磷能力越强,可作为一种良好的除磷剂。
2)蛤蜊壳pH为2.0~6.0和12.5条件下除磷性能较好,去除率>85%,对应的除磷机理为物理吸附和表面生成钙磷化合物的化学吸附。